欢迎光临河南地方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新高考时代给孩子选高中,别只盯着录取分数!

者| 李宇欣



距离2024年成都中考,还剩最后一个月。怎么给孩子选高中?这是每年中考前后,摆在家长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几个基本点要先梳理清楚:

第一,对于超高分考生来说,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对准收分最高的高中填报就完事。

第二,对于超低分考生来说,这个问题……也不太纠结,毕竟,似乎也没啥太多可选的余地。

世界上大多数问题的难点,总是呈橄榄球状的,最纠结的,最难办的,最迷茫的,往往是中间群体。中考升学怎么选高中,也符合这个规律。

可能有家长会说,选高中不就是看升学率、重点率吗?不就是看谁提分更厉害吗?换作以往,这个思路是成立的,但是,在四川2025年就要实行新高考的背景下,这个思路就有点片面了。

今天要跟大家聊的,就是新高考背景下的选高中思路,有行业专家做了个概括,叫“两选,两不选”,我们认为,这个说法还是很精炼的。



2025年,四川就要开始实行新高考。和“老高考”相比,其最大区别之一在于,以往是高考完了根据分数填志愿,但新高考背景下,不能等到高三毕业,而是要在高一结束时,就要明确未来高三的报考大方向,从而决定怎么在多达12种的科目组合中进行选择。

如何在高一时为孩子做出最佳选择,生涯规划教育,就是相当重要的一堂课。关于生涯规划教育和新高考,我们已经讲过很多期了。不清楚的家长,可以往回翻,看看我们近期的一些报道。

所以,第一选:要选重视生涯规划教育以及生涯规划教育做得好的高中。

这句话,可不是我们乱说,而是专家们近年来一直在呼吁的。

就在4月29日,四川省教育厅和四川大学共同举办了2024四川大学中学校长论坛,来自全国近20个省份的150余位校长和代表参加,聚焦“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共同探讨大学与高中拔尖创新人才的衔接式培养新路径。

论坛上,多位专家都提到,随着新高考陆续全国铺开,学生的生涯规划前置教育已成必然。

比如绵阳南山中学党委书记徐勇就谈到,他所在的学校,正把生涯规划转化为比较具体的学业规划,“我们平均半个月邀请一位院士、高校教授等学者来到学校做讲座,让学生在每一个时段都能了解未来到底该怎么去进一步的去学习”。



2024四川大学中学校长论坛中学校长沙龙环节

为什么生涯规划教育要前置,又为何重要?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雪英表示,生涯规划教育就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学生的自我认知,另一条是对环境的认知。再通俗点说,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志向做什么,以及适合做什么。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在填志愿的时候不“开盲盒”。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雪英

并且,生涯规划教育与升学率绝对不是两张皮,生涯规划做得好的学校,升学率高往往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毕竟,引导学生提前正确认知自我,当然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自驱力,进而为理想院校奋斗,而不是浑浑噩噩只知道埋头刷分。

所以,准则第一条:考察一下目标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如果学校很重视,且做得好,可选;反之,慎选。



这一条,和上一条既有呼应,但也有区别。

可能家长们更熟悉幼升小、小升初的衔接,但实际上,高中到大学的贯通式培养,正在近年来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呼吁。

原因很简单,以前高中们可能都是带着学生闷头刷分,但这些学生们被送到大学后,大学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人才。比如,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没有科研能力,缺少质疑精神,等等。

在29日论坛现场,四川大学校长汪劲松在致辞中谈到,“大学的拔尖创新人才来自于中学的优质生源,离不开中学的基础教育前期培养,因此有必要持续深化高中和大学的衔接。”

怎么衔接?跟大家举个例子,可能大家一下就能理解了。

十多年前,教育部启动了一个“中学生英才计划”,简单说,就是每年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著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科学 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进而发现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输送后备力量,并以此促进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相衔接。

最新数据显示,这个计划已经包含了58所高校,覆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五大学科。

2024年年初,四川又正式启动“天府中学生英才计划”(试点),试点实施城市包括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资阳市、眉山市,试点实施高校、科研院所包括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试点实施学科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工程。

注意,让高中生们提前走进大学,可不是让高校老师们帮他们补课刷分的,而是科学启蒙。要的是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

听起来很空是吗?再退一步说,就是大学不希望考进来的都是只会做题的书呆子,而是真正要有科研创新能力的苗子。

所以,现在大学们都很愿意把课程延伸到高中去,提前做好高中和大学的衔接。

以四川大学为例,近年来,为进一步打通大学与中学的学段衔接培养通道,四川大学与包括成都市第七中学、成都树德中学、成都石室中学、绵阳南山中学在内的多所川内知名中学都签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协议。

就在4月中旬,在四川大学与四川大学附属中学举行的“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川大附中川大班)项目签约仪式上,《四川大学通识教育进中学课程指南》正式发布——这是全国首个大学通识教育进中学课程指南,标志着大学和中学衔接贯通为路径的新时代通识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四川大学携手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

项目签约仪式现场

所以选择标准二:看看你的目标高中是否重视“高升大”课程衔接,看看他们是否有更丰富的大学资源,看看他们平时是否在努力给学生创造提前走进大学的机会。如果做得好,可选,反之,慎选。

结语——

坦白说,上述两个标准,可能都不如升学率、重点率来得直观,甚至听起来有点虚头巴脑的。

但是,如果大家多关注一下大学录取,就会发现,近年来,多元升学已经成为趋势。用一位大学招办主任的话来说,“一个学生总分660但只会刷题,另一个学生总分650但很有创新科研能力,我们(大学)肯定是更愿意录取这个650分的。”

包括2024年,多所大学愿意为单科优秀的学生提供破格录取的机会,其实也是同一个道理。

这也就是前面说的,为什么中高分考生在选高中时一定要慎重的原因。因为高中选得好,中等生们在高中期间“低开高走”的机会才会更多。

这跟是否公平无关,而是大学在清楚地、反复地传递信号:我们不要只会做题的书呆子,我们需要的是有创新精神、有科研基础的人才。

这就是趋势,这就是风向,因为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才更符合国家未来的发展需求。

因此,如果一所高中对这样的风向无动于衷,还在翻“刷题”拼成绩的老黄历,也许在短期内还能继续有用,但是从长远来看,只会慢慢失去竞争力。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河南地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河南地方网 hn.xwxz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