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河南地方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清华博士送外卖”受质疑 励志人生该如何赢得共鸣?

近日,清华博士生莫明墉发布身穿外卖服手持学生证的视频,“清华博士送外卖”引发网友关注。据报道,莫明墉回应称,不是清华的学生去送外卖,而是送过外卖的他后来上了清华。他2021年底就注册了外卖骑手,送外卖是上清华之前的事,当时创业失败,欠下百万元负债,造成经济困难。自己没有伤害学校的意思,更没有炒作外卖商家。

虽然回应了,但有些网友并不买账。甚至有人讽刺说:他就是不希望被网暴,但希望带来流量。这话虽然尖酸刻薄,但似乎也道出了当前网络上的一种尴尬现状:网络流量没有一个字节是白给的,你要想火,想要大流量,就得准备接受质疑,准备好承受住网络口水的考验。多少有点“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欲握玫瑰,必承其伤”的意思。

莫明墉并没有掩饰对于流量的渴望,只是事态似乎没有按照他预想的那样演化。莫明墉坦言,他确实需要网友的关注,但希望网友们的关注点不要偏了,他主要是为了卖50元一节的英语课。其实,他已经收到了一部分预期效果,视频火了之后,想找他学英语的学生突然多了起来,只是他自己时间有限,目前不知道怎么安排才好。

可以说,莫明墉是一个聪明人。他在一定程度上熟悉和掌握了网络时代的“引流”技术。譬如,他讲述自己故事的视频并非一次性发布,而是先后发布了多条视频。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将一个完整的故事碎片化发布,容易造成误读与争议,而争议则是引爆话题制造热度的“导火索”。

“清华的学生去送外卖”和“送过外卖的他后来上了清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故事。前一个有点悲剧,后一个则是励志剧。毋庸讳言,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可以用来“卖惨”的悲剧,比让人自愧不如的励志剧,更容易引来流量。如果没有完整地将莫明墉发布的视频看完,不同的人看完不同的视频就可能会造成不同判断。

媒体更是注意到,莫明墉3月10日的视频火了以后,他却将去年12月11日的视频置顶,并配文:“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后选择了做英语老师,后来价格降到了50元/小时也招不到学生。当时真的很饿,所以就去送外卖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去送外卖”与“清华博士生送外卖”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所以,现在将产生质疑与争议的责任完全归咎于网友的误读与误解,这对网友来说是不大公平的,可能也正是一些人即便看到莫明墉的回应之后仍不接受解释、反而批评更加苛刻的原因所在。

网友的质疑与批评其实只是一个消极的方面,总体来看,莫明墉获得的支持与鼓励更多。但是面对超乎预期的英语学习需求,莫明墉还是应妥善安排,不要辜负信任他的那部分网友,否则可能会更加被动。

从他的个人经历来看,无疑是很励志的。不过,检索一下近年来的一些新闻报道会发现,创业失败后去送外卖的人不在少数。如果集纳起来,难免会产生这样的一种印象:创业失败了,好像送外卖就成了一条必然会选择的救赎之路。

创业是件高风险的事情,一个社会要鼓励创业,不单单是要掀起创业者的冲动,而是在鼓动起创业热情的同时,营造好创业生态,给创业者更多出路,也要给创业者更多退路,给成功者掌声,也要给失败者支撑。

创业失败去送外卖,并不丢人,不过需要思考的是,创业者的资历与能力,如果因为一时的失败而只能屈就于就业门槛低的外卖行业,那是一种劳动力与人才资源的错配与浪费。像莫明墉那样又能去清华读博士的,毕竟是少数,所以他的故事虽然励志但没有得到普遍共鸣。只有在更广泛层面上为创业者营造广阔的起落空间,创业失败才不会是充满悲意的故事,而是创业成功的砥砺与前奏,创业的浪潮才能一浪未落一浪又起。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徐其扬

清华博士外卖励志 相关新闻加载中点击加载更多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河南地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河南地方网 hn.xwxzx.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